“無紡布”八卦源自上海無紡布廠元老葛詩源,他剛剛批判了蔡工文字。他說,無紡布工藝中沒有織,但可能包含紡。他們把紡分成“前紡”和“后紡”,錫林羅拉之類,就是前紡工藝中用到的。
我問葛老爺子:“無紡布”是你們最先叫出來的,這您該怎么解釋?他說他沒責任,讓我去怪他當時的領導。
過濾材料的生產中,涉及到的免織工藝包括:針刺、熔噴、紡粘、氣流成網、化學粘合、噴膠、熱風、熱軋、水刺、濕法成網、靜電紡,等等。
1975年,上海紡研所的“無紡織布研究室”幫助上海紅衛棉紡廠建了條粘合法生產線,紅衛廠借機改個高科技名字:上海無紡織布廠。市紡織局的批文下來后,廠領導才發現,廠里的打字員在申報文件上漏打了個“織”,成了“無紡布廠”。沒敢讓上級修改批文,就這么用下去了。
1998年,天津紡織學院的郭秉臣寫了本《非織造布學》,那是國內第一本相關教材。定書名時,他沿用了紡織部當時的標準術語。多年來,學界堅持“非織造布”,搞過濾的跟郭教授的徒弟們說無紡布,他們沒脾氣。
嚴格地講,Nonwoven中沒有織,但可能包含紡。日本的叫法“不織布”,更準確一些。
紡織和免織幫的文字功底深。他們管一米多粗的滾筒叫錫林(cylinder),汽油桶那么粗的稱道夫(doffer),大腿粗的是羅拉(roller),搟面杖那么細的才是輥子。
Taiwan 的叫法“不織布”,我不會在計算機上打繁體字,臺灣繁體字“織”,和日本不織布的織,好像長得不一樣。誰幫我打一個。
¥0.00
¥0.00
¥0.00
¥0.00
¥0.00